
天南地北宜兴人:桃李春风三十年——童志伟
少时,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1962年出生于杨巷镇的童志伟,小时候常爱托着下巴,坐在家门口的树荫下,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学堂里的教书先生给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一手捧着书本,一手倚在背后,一个个清晰的字眼,一段段美妙的话语,从他洪亮的嗓门里欢快地蹦出来……

天南地北宜兴人:慧眼识天——天体物理学家肖可成
肖可成:1964年出生于宜兴张渚,天体物理学博士。1988年加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射电天文学研究室,任微波工程师。其间参与我国第一台,也是最大口径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开发工作,由他主要参与研制的毫米波锁相振荡器系统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天南地北宜兴人:芮明杰——“我的使命是:读书、写书、教书”
1954年出生于宜兴和桥镇的芮明杰,天生就是个“书痴”,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可供玩乐,他却非常“定性”,能坐个一整天,静静地看书。在妹妹芮明佳的印象中,哥哥老是捧着一本书,连晚上都偷偷躲在被窝里看,以至于他三年级时就戴上了近视眼镜。

天南地北宜兴人:人生无梦不成真——孙岳明
夜风如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11岁的孙岳明正在家里翻着一本《趣味数学》。这本不久前才得到的书籍,让他爱不释手,此时的他对数学着了迷。我能不能把书里的数学知识学会?能不能成为数学方面有作为的人?孙岳明在心中反问自己。3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从我市新建镇走出的这位农家少年,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他给出自己的人生答案:不仅扎实掌握了数学知识,更踏入了以数学为基础的物理化学领域,成长为我国物理化学界的中坚力量。

天南地北宜兴人:仗笔为犁纵江湖 四海之内皆兄弟——吴欢
吴欢非常热爱故乡宜兴,他走到哪里都以宜兴人自居,他为自己是宜兴人而骄傲。每年清明他都要回到宜兴祭祖,重回吴氏旧地。他对家乡人非常热情,全力促成吴氏三代艺术馆在宜兴落成。他还表示,待到宜兴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更多的吴氏祖传艺术藏品放在宜兴永久展出。

天南地北宜兴人:数学王国的前行者——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周建华
周建华也是个顾家的人。他的岳父已是耄耋之年,身体向来不好,前些年岳父还住在家中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去看看。如今老人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而且需要专业护理,周建华也和妻子、小舅子轮流到护理院去看望老人。他说:“我们没有专业技术,不能随便给老人喂食,但是和老人说说话,老人洗澡的时候搭把手,也好啊!”

天南地北宜兴人:笔走龙蛇写华章——“将军书法家”田金生少将
田金生,1953年6月出生于我市鲸塘乡高兴村(现徐舍镇盛家村)。1972年入伍,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原主任、少将,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字书法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上海市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天南地北宜兴人: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副院长冯钟平
冯钟平,我国生物科学画的开创者冯澄如之子,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大学未毕业,他就参与“国庆工程”,他这一生作品遍布大江南北;他主持的中国园林建筑研究项目,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评价冯钟平,认为他是一位涉足广泛、掌握多种流派、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学者型建筑师。

天南地北宜兴人: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景德祥
景德祥,1963年出生,宜兴徐舍鲸塘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书长兼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