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矢志追求强国梦——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金秋十月,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十月底的一天,我们如约来到位于中关村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在二楼,一间标有“院士”门牌的办公室门虚掩着,我们刚敲开门,但见正坐在办公桌前等我们的周镜院士“嚯”地站起身,满脸笑容地迎上前来,招呼来自家乡的客人。他一边让座,一边泡茶,动作灵便,耳聪目明,一时让人难以把他与一位93岁的高龄老人联系在一起。

周镜院士是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路基边坡稳定、路基支档结构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并取得优异成绩。 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成就奖”等奖项。 1991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1994年, 被评为我国工程院第一届院士; 2002年,被聘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周院士面对老乡,谈兴甚浓,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归国之路,到科研工作和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言语间,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他那颗爱国爱乡、热爱民族、矢志追求强国梦想的赤子之心。

“我不愿在国外当‘二等公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周镜院士对家乡青少年寄予厚望。

“我是宜兴人,可至今只去过家乡两次。”刚一落座,周镜院士竟有些难为情地笑着说。

周镜祖籍宜兴,老家就在宜兴蛟桥河边的西珠巷。在那时局动荡的年代,周镜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奔波迁徙。1925年12月21日,周镜在江西省南昌市出生,后随父母来到南京生活,读完了小学、中学。

周院士两次回家乡。第一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年幼的他随父母回了趟老家。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借着到无锡参加会议的机会,他随团来到宜兴,游览了善卷洞、张公洞等故乡名胜。周院士说,虽然这次在宜兴的时间很短,但家乡的一路一桥、一草一木,让他感到特别亲切,终于一慰自己的思乡之愁。

尽管周院士亲近家乡的机会不多,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秉承宜兴人祟文厚德的优良传统,勤奋好学。1946年,周镜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之后考取了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出国留学。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已相当完备,刚到美国的周镜,在羡慕之余就想:我们中国的交通什么时候能赶上美国呢?如果要发展交通,肯定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他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抉择——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他觉得,所学知识今后国家建设肯定用得上。

1949年春,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后,周镜开始在俄亥俄州的公路局材料研究所工作。 尽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当优越,但他仍一心想学成回国。一方面,他一直牵挂着祖国和亲人;另一方面,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对有色人种的偏见,让他“大受刺激”。 周镜的大部分青少年时期,是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欺凌时度过的,华夏子孙在国外被人看不起。回想当年,周院士非常感慨地对我们说:“为什么钱学森、邓稼先等许多海外学者要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来支持祖国的建设?就是希望祖国富强。 如果祖国不富强,中华儿女就永远站不起来,我可不愿在国外当‘二等公民’! ”

1950年秋,香港短期开放,允许中国留学生过境回国。 周镜抓住这一机会,带着女友和一百多名海外学子同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 满腔热情地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周镜连家也没回,直接经香港、广州北上北京。他被安排在刚成立的铁道研究所(今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1950年,周镜搭乘邮轮归国途中留影。

当时的铁研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他住的泥顶平房里没有暖气,冬天虽然屋内生一火炉,但北墙上总是积着一层难以融化的冰霜, 而办公室则设在一间仓库里。 生活和工作虽然很艰苦,但并没有阻挡他为祖国建设铁路奉献青春和智慧的热情。

周镜积极参与筹建土工实验室,经费紧张,就利用废钢轨加工制成固结仪加载架, 玻璃器皿等辅助器具也只能一个一个地添置。就是这样,他和同事们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土工实验室, 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当年留在美国的同学回国时专门来看望他,周镜指着自己单身宿舍里唯一的“家电”——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笑着对朋友说:“我的生活条件肯定比不上你,但我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心里有种主人翁的自豪感、幸福感。”朋友频频点头。

“应用科学技术贵在实际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周镜考察青藏铁路。

周镜全身心投入到铁路建设的土工科学技术研究事业中, 为我国铁路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以前,不论是建房屋、修水利,还是筑铁路、造公路,基础的土方施工都是凭经验,至多失败了重来,国内外莫不如此。1925年,土工学科正式成为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这一学科的研究及其应用。而我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因为周镜等一批海外学者的归来,才逐步开展土工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应用于实践。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修建天兰铁路和包兰铁路。 周镜带队在陕甘晋豫四省,徒步考察了黄土地区的铁路、 公路路堑边坡和各类黄土的自然边坡。他们身背行李, 饿了啃窝窝头,累了住小店。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黄土工程调查。这次调查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路堑边坡陡度的原则, 避免了在筑路中照搬苏联有关规范带来的边坡坍塌等问题。

1962年, 周镜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的上墙土压力的方法, 解决了我国山区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

1963年,他又提出了确定挡土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 有效简化了土压力的计算过程,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

1968年,周镜参加贵昆铁路滥(坝) 水(城)段软土路基的处理,进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乌蒙山区,解决在坡地淤泥上修建铁路的技术难题。 他和大家一起,采用爆破砂桩、爆破排淤、埋入式排架挡墙等多种方法, 治服了30公里范围内大量软土路基的病害,确保了贵昆铁路按期铺轨通车。在工地时,他正患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和痔疮出血,还两次发生贫血性休克,但仍坚持工作。

为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1966年国庆节, 他作为全国铁路系统两位科技代表之一, 受邀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1987年,周镜(中)在日本京都参加国际会议。

贵昆铁路工作一结束, 周镜又立即转赴成昆铁路工地,担任路基战斗组副组长和锚杆战斗组组长。 成昆铁路广泛推广应用了锚杆、挖孔灌注桩等新技术。 他作为主要参加者创建的“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上世纪70年代初,为响应周恩来总理关于3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 周镜积极参加天津新港铁路软土路基处理的课题, 提出采用短密砂桩和生石灰桩处理的方案。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处理方案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上世纪70年代,他还主持了铁道部 “静力触探应用技术的研究”科研项目, 这一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改革开放后, 周镜除了参加铁路系统的科技工作外, 还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咨询开发工作。 他是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之一,参与了许多大型机场地基的立项评审, 指导了深圳机场软土地基的实验工程,以及机场站坪的软基加固工程。周院士不无骄傲地说:“应用科学贵在实际应用,我正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从铁路建设的实际出发,去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从而为国家铁路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科研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周镜院士与同事在铁路边留念。

“应用科学要取得成就,一要有人应用,二要有个强有力的团队,要靠集体的力量。”作为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的周院士,谦逊地说。

我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土工技术尤其是铁路路基土工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为此, 周镜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培育专业人才,并组织开展国际与境外的学术交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他就参加铁道部组织的培训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工作。 除了编写出版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协助铁路系统各设计院建立土工试验室外,他还在培训班上讲授课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恢复了培养研究生的制度。 铁道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培养点,周镜是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积极筹划引进设备, 将原有较落后的实验室改建成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土工实验室, 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也吸引了大批研究生前来报考。这一实验室,把土的力学性质实验设备与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试验人员能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编写控制程序,从实验过程到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分析全部自动完成,使之成为当时国内试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土工实验室。他还指导研究生对片状粉细砂的工程性质、 饱和软土的基本性质、土木合成材料加强软土路基的破坏机理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他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使我国岩土工程方面的实力大大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周镜院士在铁科院铁道建筑研究所看铁路模型。

科研和教育培训工作十分繁重,周院士每天都感到时间不够用。他为了节省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一直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每周只有星期日才回一趟市区的家。直至1998年,铁科院在大院的生活小区给他分了一套住房,他才把家搬来,从此告别了“单身生活”。

今年周镜院士已93岁高龄,并于今年9月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仍经常到办公室看看书报,了解一下国内外时事以及专业方面的新动态,继续在为我国铁路土工路基科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采访持续了一下午。临别时,周院士执意把我们送到门口。我们握着老人那双温暖的手,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并欢迎他抽时间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周院士高兴地连连说:“会的!会的!”

人物档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

周镜,祖籍宜兴,1925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参与创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土工试验室,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是我国岩土工程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成就奖”等奖项。

1985年和1988年,他先后被推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工程组委员。 1991年,周镜被聘为国务院参事;1994年, 被评为我国工程院第一届院士,1996年至2001年,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2002年,被聘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宜兴日报)

宜人出品紫砂福利站精选优质紫砂壶,限时特价,错过可惜!与亲朋好友一起团购,更多优惠享不停!赶快加入我们,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紫砂壶,享受茶艺的乐趣!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whatsapp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