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陌生的眼睛看风景 周铁行
印象中的周铁,是濒临太湖的一个古镇,素有教授之乡美誉,可谓人杰地灵,文脉厚重。而作为渎区,更有以“太湖之参”之称的百合和“赛雪梨”之誉的萝卜这样的农产品称霸市场。但假若一定要让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那断然也是漏洞百出,无从说起。因缘际会,有幸在一个寒冷的春日探访了这个陌生的地方。

远去的铁匠
村路弯曲,路旁开满了各色野花,大片的麦田像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大地,野蜜蜂在飘荡着油菜花香的暖风中嗡嗡飞舞着。每到这时,我便会坐在村头的柳树下,目光像路边的牵牛花,沿着村口小路向绿野深处蜿蜒。

宜兴丁蜀镇窑场旧事—-装窑
早一点的龙窑都是在半山坡露天中,得看天吃饭,装窑必须是好天。但就是这样,窑工们冬天是在寒风中,一件破棉袄一跟草绳一束,在窑中钻出钻进;酷暑里,基本是光着磅子,上下奔波,一天一龙窑货,最晚也必须当天装好。所以窑场上窑工的辛苦,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亲眼见到,是无法体会的。

宜兴丁蜀 宜兴最“重”的码头
在岁月的河流里,陶运码头就像一架巨大的钟摆,没日没夜、一刻不停地运转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弹簧逐渐衰竭,可仍然保持着那种运转的姿势,分针时针仍准确地指示着某一个时间,那是一个可能随时运转的时间。

春风
那是1980年的初冬,我二十岁,在生产队务农。冬闲时分,队里为了增加收入,联系了一宗副业生意。这副业是为镇区的一个工地运送黄石。那时,生产队里总共只有十二台板车,一人配一台,队长便安排了十二个人去做这笔业务。因为拉石头是重体力劳动,队里除每人每天补贴二毛钱外,工分也是社员的双倍,所以大家都抢着要去。队长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也勉强同意了让我去拖运黄石。

宜兴阳羡红茶 宜兴红茶即宜红
宜兴自古被称为阳羡,阳羡是前宜兴的名称。其实已经有着上千年的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宜兴又是一个江南古镇,江南是以有山有水而著称,在人杰地灵的江南山水之地,盛产着茶叶。我们熟悉的茶叶就是阳羡茶,即阳羡贡茶。宜兴茶叶也是从以阳羡命名宜兴时期开始出名,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