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宜兴人:以宁静之心追寻自我 ——记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储福金

书写储福金,于我而言是艰难的,一在于他作品的繁多,二在于他精神的丰沛,还有,关于他的报道和评论早已令人目不暇接。于是,我不再奢望对他作全面深刻的把握与评说,而是以一个同乡后辈的视角,去体察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所思所悟。

天南地北宜兴人: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

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预约沟通前后足有俩月。“陈院士最近有两天待在同一个城市吗?”“他有假期可让我们采访吗?”……在秘书一次次的抱歉声中,我们对这位素未谋面、年逾六旬的院士有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忙!

天南地北宜兴人:一位大学校长的圆梦之路 ——记著名信息技术专家、大连大学校长潘成胜教授

上高中时,几乎每天会在上学路上、在校园里与他相遇,每次他都友善地微微一笑;尽管他是学校出名的“尖子生”,可他从来不在同学面前高谈阔论、瞎显摆。好学、沉稳、和气、低调,是潘成胜这位比记者高一届的中学校友,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天南地北宜兴人:沥血披肝 倾情满腔 ——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史颖弘博士

史颖弘博士,这位跻身中国肝癌研究领域最优秀专家群的人物,却很年轻。他是一位刚满40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皮肤白皙、满脸善意。,上海枫林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内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彰显着它厚重的历史。这座成立于1937年的医院,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天南地北宜兴人:他是中国IT界第一操盘手 ——记百度副总裁汤和松

小时候,他喜欢爬到竹子的顶上,那是山村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他喜欢在那里仰望天空,俯瞰脚下,将曲曲折折的山路看得清清楚楚。,中学时,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课间时竟会盘腿坐在课桌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书里的英雄,激动时手舞足蹈。他告诉自己,有天他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南地北宜兴人:如是多情 大有文章 ——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章剑华

赴宁采访章剑华之前,由于其曾在宜兴日报社工作,因此,早已听闻诸多关于他的“传奇”——从基层报社的记者到省级媒体的掌舵人,从宜兴和桥小镇的农家子弟到文化高地的领衔人物。,幸运?天赋?勤恳?……传奇背后的谜底,只有走近他才能揭晓。

天南地北宜兴人:持灯的尊者 ——访史学泰斗蒋赞初先生

87岁的史学泰斗蒋赞初先生,他的一生构成了一部厚重的人文大书。老先生的身上,自有宁静而深沉的大家气度,能化惊涛于止水;也有淡泊可爱的家常气息,有如江上之清风。老先生很清瘦,走路缓慢而稳健。因为老家来了记者,他特意寻出一把紫砂壶,泡上宜兴红茶。

钱松喦

古拙稳健 凝重浑厚——钱松喦书法初探

今年是钱老诞辰120周年。钱松喦先生的一生(1899-1985),经历了从晚清、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风云变幻、矛盾交错、社会变革。时代给钱松喦先生机遇,他善于把握机遇,遵循“笔墨当随时代”,从而创造了代表时代精神并独具个性的山水画艺术,确立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天南地北宜兴人:清风徐来 ——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国源

五月的一天,云淡风轻。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旁,一个闹中取静的老小区,徐国源教授的家就在这里。, 客厅茶几上的紫砂壶,画案上的笔墨纸砚,书柜里文学和新闻类的书籍,这些都是他喜欢的物件。

天南地北宜兴人:绿色化学的追梦者 ——记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鹏

自然与生命之美,核心就在于一个“绿”字,这也是绿色化学的真谛。吴鹏,绿色化学的追梦者,我国新型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催化应用的专家。作为华东师大“紫江学者”特聘教授,留日博士吴鹏回国工作,距今已有10年。

首页
微信
福利
搜索